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几年充满发展机会,一个行业共识是,以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标志,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分别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电动化的新内容加上智能化,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主要特征。
行业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其中纯电与增程、插混各占一半左右,渗透率会达到40%,甚至接近50%,总体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800万-1000辆比较容易实现。
那么,到了以电动化的新内容加智能化的起点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有哪些重要机遇?
1、下一代电池技术仍有突破潜力
短期之内,最具有创新活力的领域当属动力电池。
一方面,动力电池性能仍未固化,还有较大提升潜力。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过350Wh/kg,2030年系统成本将降至0.5元/Wh以内。
另一方面,固态、锂硫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竞争格局远未形成,各主体仍有新的发展机会。
2、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将加速发展
截至目前,内地主要城市的公交车的增量基本实现百分之百新能源化。物流领域商用车的新能源化速度明显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用车领域可能会出现一批类似特斯拉、“蔚小理”的新力量,这些新力量的进入会对未来商用车市场产生底层性的影响。
3、国际市场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第三个机遇在国际市场。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可以看到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3500万辆,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出口潜力巨大。
4、多样化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产业热土
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规模化后,能源设施就会变得越加重重要。
过去车行业的主要矛盾是“把车造出来”,现在来看,此后几年的主要矛盾将转变为“怎样让消费者把电动汽车用得更好”。未来,慢充、大功率充电、换电、加氢站等多样化的补能手段将在不同场景得到应用,满足用户多样化补能需求。
5、新一代汽车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投资赛道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能源产业值得关注。将来,汽车跟着能源走,哪里有新能源哪里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电网、风能、光伏、氢能、储能等多要素协同体系将逐步形成。预计2035年电动汽车日内V2G及有序充电灵活性调节能力将接近120亿千瓦时。
6、低碳技术将成为企业新竞争力
车企和电池厂商当前都在追求低碳化,哪个企业能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哪个企业就更容易走出去。所以,为制造企业赋能的低碳技术,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几年的刚需。
7、服务化推动新业态形成
当上千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后,汽车后市场也就是“服务化”,自然变得愈发重要。基于服务化,将形成新一代运营商、物流运营商、解决方案运营商、后市场服务运营商等服务主体。
8、智能化是下半场竞争的重中之重
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将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创造新的产业价值。汽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重点更多取决于电动化基础之上的智能化。
哪个技术路线与智能化结合得深、结合得广、融合得早,哪个技术路线就会借助智能化有更好的发展。智能化会成为产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
9、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形成新的系统性工程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涉及车、路、城、网等多个领域,将基于此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带来的变化远远超出汽车本身。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跳出汽车来看汽车,跳出汽车来发展汽车”,这就要求把多个方面无缝地连接起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系统性产业优势。
10、科技企业是推动下半场变革的重要力量
未来种种变革,主要不是依靠已有企业,而是刚刚进入或者准备进入的科技企业,因为他们代表着跨界,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
在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领域,我们需要新势力;在整个电动化的供应链,我们需要新的主导者。智能化更需要新的进入者,跨界科技企业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变革的主导性力量。